首页 > 中巴关系
新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新动力、应对新挑战
2024-05-17 14:35


5月15日,姜再冬大使应邀出席巴基斯坦地区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巴基斯坦的机遇”研讨会并发表题为《新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新动力、应对新挑战》的演讲,指出中国发展为巴提供新机遇,也为中巴合作注入新动力。他并批驳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强调双方要携手应对保护主义带来的新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发展。16日,《论坛快报》《国民报》《观察家报》《今日巴基斯坦报》《每日团结报》《每日时报》《伊斯兰堡邮报》都进行了充分报道。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又取得了一系列新发展。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走俏海外,2023年出口总额超过1460亿美元;三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应用)蒸蒸日上,2023年产值超过550亿美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7年有望达到15.7万亿美元规模。去年的新发展为今年的“开门红”打下扎实基础,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稳中有进。“稳”的基础更加巩固,工业、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6%和5%;“进”的态势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8.2%和31.8%。特别可喜的是,货物贸易进出口前4个月同比增长5.7%,而且进口增速高于出口接近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仍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愿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并首先惠及我们的铁杆朋友巴基斯坦。

今年也是巴基斯坦新政府施政元年,是兄弟的巴基斯坦人民开创国家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巴方提出的“5E”发展框架既贴合自身新阶段发展的新需求,也契合中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预示着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主框架的双边务实合作大有可为。回顾走廊第一阶段建设,两国围绕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合作已取得早期收获,中方已助巴建设4座风力、1座光伏和2座水力发电站,还有6座水电站在建,来自天空和大河的清洁电力源源不断;中国企业在巴建成的水牛胚胎实验室年产能达3万枚,在巴推广的油菜籽收割机能将采收损失从40%降低到8%;就在5月10日,中方向巴方交接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的数据,开启了两国航天合作新实践。展望走廊第二阶段建设,我们愿同巴方落实好两国高层共识,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中巴合作注入新动力,推动“5C”经济走廊(增长、民生、创新、绿色、开放)同“5E”发展框架深入对接,打造新形势下走廊建设升级版,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今年还是“第一大经济体”的大选年,不出意料地成为有关国家政客为转移国内矛盾而制造虚假叙事泛滥的一年。在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无果之后,他们又炮制所谓“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论”。客观事实是,第一,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更没有对外输出“过剩产能”。2023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分别为74.3%、74.5%、75.6%和75.9%,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更迈向80%的高门槛。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市场,例如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2.7%,其中对美出口只有1.3万辆,又仅占出口量的0.82%,而中国对美出口太阳能电池更是只占出口量0.1%。如果这都能对美国造成伤害,那这个国家也太脆弱了。第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根植于本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和巨大研发投入,不靠所谓“不公平竞争”,也不靠所谓“补贴”。反倒是美国2022年专门出台法案,为购买本土新能源汽车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为光伏企业提供生产制造补贴。自2020年3月至2022年底,欧委会批准的补贴计划涉及金额高达3.8万亿欧元,仅电池项目一项补贴额就高达6亿欧元。谁在借补贴搞不公平竞争,一目了然。第三,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惠及世界,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的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他国家合计减排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特别是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又用得起的能源。孰是孰非,公道自在人心。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更加急迫。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是2022年的4.5倍,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是2022年的4倍。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看,中国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真正“产能”过剩的,是个别国家出于国内政治需要、零和博弈思维,针对中国炮制的假新闻、假消息、假叙事。这种行径借反对所谓“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不仅不能把中国绊倒、让自己跑得更快,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阻碍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复苏构成新的挑战,包括中巴在内的依靠自身不懈努力和互利共赢合作谋求发展振兴的国家要高度警惕、携手应对。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国际社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我们愿继续同巴各界朋友一道,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